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百会穴和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海马神经元突触(Synapse)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对AD产生作用的相关机制,从而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六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电针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2Hz电针治疗组采用2Hz电针刺激百会及肾俞穴,选用连续波,频率2Hz、电压2-4V,电流1-2m A,留针20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50Hz电针治疗组电针选用连续波,频率50Hz,电压、电流、操作方法、穴位及治疗时间同2Hz电针治疗组。给予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以及模型组、假电针组一次性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1-42从而完成AD大鼠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的处理方法为注射与模型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六组大鼠分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价,采用的方法为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方法,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六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指标有穿孔突触、突触间隙宽度、突触界面曲率和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结果:双侧海马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成功。(1)各组大鼠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①定位航行试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电针治疗组比较50Hz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2Hz电针组缩短(P<0.01)。②空间探索实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50Hz电针治疗组与2Hz电针治疗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比较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上升(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1),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增厚(P<0.01),50Hz电针组对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改变程度较2Hz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1.不同频率电针均可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其平均逃避潜伏期及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增加其跨越平台的次数,且50Hz治疗组疗效优于2Hz治疗组。2.不同频率电针都可增加穿孔突触的百分数、提高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增加突触界面曲率以及减小突触间隙宽度,且50Hz治疗组疗效优于2Hz治疗组。3.不同频率电针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