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篮球职业化发展可以追溯到1995年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在过去的16年里,中国篮球人勇于进取、大胆尝试、不断改革,初步形成了由俱乐部主要运作、国家篮球管理中心监督管理、球迷和媒体主要参与和宣传的篮球产业化市场。国家篮管中心结合中国自身国情,为CBA联赛制定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成功的让CBA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但是,同时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与诸如NBA之类成熟的体育联盟相比,CBA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道路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我们的联赛在产权和组织结构、赛制安排、投融资渠道、营销策略、比赛质量等方面和NBA都有很大的差距。CBA与NBA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背景和发展方式,我们也不可以邯郸学步、照搬NBA的那套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行的产权和组织制度可能还是比较适合中国当前国情的,如果真的将CBA全盘的交给市场,那么我们可能将失去中国自己的职业篮球联赛。所以,后来的学者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比赛本身、品牌扩展和如何资金运作方面,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在现行的组织制度下只要我们将比赛、运作出色的完成,那么CBA还是具有自己非凡的魅力。特别是在目前CBA和中超作为我国实行职业化和市场化规模最大的两个职业联盟,其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拥有上亿人的篮球消费群体,如何发展好CBA的品牌和质量,如何使CBA在门票、转播收入、广告、赞助商、授权品牌等方面的收入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并对联赛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目前,CBA联赛中俱乐部收入一般来自门票、冠名、篮管中心拨款和瑞士盈方的转播分成,所以可以说俱乐部的收入是比较少的。据了解,全国比赛中盈利的球队少之又少,没有盈利自然没有投入,这是市场经济的共识,而这样一来只会让联赛的质量和品牌越来越坏。所以,对CBA市场化过程中问题的研究亟不可待,只有让CBA有了良好的市场运作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的比赛质量、联赛品牌才有可能得到提升。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对CBA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CBA联赛市场运营的影响因素,既:产权及组织结构、俱乐部投融资渠道、比赛质量和营销策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找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便以对CBA市场化发展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