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尽管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骨折愈合的众多因素,但目前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且排除这些因素骨折不愈合仍无法完全避免,因此骨折不愈合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众多研究并没有从实验室检查因素进行探索。因此,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并增加血液相关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骨折不愈合患者的病例资料与骨折愈合出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以期望为防止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因骨折或骨折不愈合而至我院就诊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29例。按原骨折受损的部位,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各四型。两组分别为骨折不愈合组和骨折愈合组,四型为股骨型、胫腓骨型、肱骨型、尺桡骨型。总计223例骨折不愈合及506例骨折愈合的患者。收集的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BMI及吸烟饮酒史等);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是否为开放性骨折,是否超关节固定,上次手术是否进行功能锻炼,上次手术功能锻炼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肝炎,史否使用抗心血管药物,是否使用降糖药,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否使用利尿药,是否有输血史,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收集患者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血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结合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氮,尿酸,入院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总和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凝血功能(PT,APTT,纤维蛋白原),血型等指标。比较上诉指标在骨折不愈合与骨折愈合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再将上诉部分指标进行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骨折后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将上诉患者按原骨折部位分四型,四型部位的骨不连和骨折愈合组分别比较上诉指标,采用单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各型骨折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729名研究对象,其中骨折不愈合组223人,骨折愈合组506人;股骨型253人(骨不连组78人,骨愈合组175人),胫腓骨型274人(骨不连组87人,骨愈合组187人),肱骨型95人(骨不连组24人,骨愈合组71人),尺桡型113人(骨不连组34人,骨愈合组79人)年龄上骨不连组(39.78±14.694)高于骨愈合组(37.02±1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身高、体重、BMI、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肝炎史方面,骨愈合组与骨不连组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在是否为开放性骨折方面骨不连组(34.1%)高于骨愈合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超关节固定方面骨不连组(25.11%)高于骨愈合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过早进行功能锻炼方面骨不连组(30.9%)高于骨愈合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输血史方面骨不连组(20.6%)高于骨愈合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方面骨不连组(9.0%)高于骨愈合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使用抗利尿药物,是否使用抗心血管药物药物,是否使用降糖药物,是否使用骨质疏松药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骨不连组(4.10±1.933)高于骨愈合组(3.77±3.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骨不连组(63%±12.4%)高于骨愈合组(6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骨不连组(0.02±0.039)低于骨愈合组(0.03±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生化结果显示:结合胆红素骨不连组(3.51±3.407)低于骨愈合组(10.07±8.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骨不连组(10.75±5.588)高于骨愈合组(3.49±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骨不连组(43.23±4.217)低于骨愈合组(45.04±19.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蛋白骨不连组(28.17±4.910)高于骨愈合组(26.99±4.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氮,尿酸,入院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总和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含量骨不连组(3.04±0.950)高于骨愈合组(2.56±0.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结果显示骨不连组与骨愈合组(A型:29.1%V27.7%;B型19.3%V26.7%;O型43.5%V38.5%;AB型8.1%V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不愈合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在校正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因素后,发现CB、ALB、N%、FDP分别是骨不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胆红素≤2.8组,2.8-3.5组,3.5-4.2组骨不连的风险分别是≥4.2组的2.36倍(OR=2.36 95%CI:1.82 3.06 P=0.007),2.09倍(OR=2.0995%CI:1.78 2.89 P=0.009),1.35倍(OR=1.35 95%CI:1.09 1.98 P=0.012).白蛋白≤30组,30-38组,骨不连的风险分别是≥46组的2.46倍(OR=2.46 95%CI:0.75 8.05P=0.037),2.16倍(OR=2.16 95%CI:0.67 6.99 P=0.036),.中性粒细胞百分百的≥65%组,60%-65%组骨不连的风险是≤55%组1.52倍(OR=1.52 95%CI:0.74 2.78P=0.002).1.09倍(OR=1.09 95%CI:0.33 2.95 P=0.033).纤维蛋白原>3.4组,2.6-3.6组骨不连的风险是<=1.8组的1.55倍(OR=1.55 95%CI:1.05 1.94 P=0.005)1.14倍(OR=1.14 95%CI:0.59 1.67 P=0.045)两组病人按骨折部位分为四型后按上诉临床资料单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分别统计如下:股骨型:在性别,开放性损伤,超关节固定,术后提前功能锻炼,吸烟,饮酒,高血压,抗心血管药物,是否有输血史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不连组在年龄,体重,BMI,总胆红素,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及其百分比和入院纤维蛋白情况均高于骨折正常愈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合胆红素,白蛋白,甘油三脂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腓骨型:在是否超关节固定,开放性损伤,是否提前行功能锻炼,是否有输血史,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在总胆红素,球蛋白,中性粒细胞及其百分比,入院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骨折愈合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型:在是否超关节固定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不连组总胆红素较骨折愈合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胆红素比骨折愈合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骨型:在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不连组在总胆红素,入院嗜碱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合胆红素,单核细胞计数均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众多,年龄,总胆红素,球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以及结合胆红素,白蛋白,甘油三脂,入院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较低的骨折患者更应警惕发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