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术心理剧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一类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人一生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约为1/3,抑郁症患者常合并出现睡眠障碍,且睡眠障碍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首发症状,它可以增加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影响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自杀的风险。入睡困难、早醒、觉醒次数增多或睡眠过度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二者相互影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针对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治疗,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但患者常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治疗依从性差,常导致疾病的复发。易术心理剧团体治疗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而关于易术心理剧干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仍较稀少,且未见对睡眠的定量研究报道。故本研究采用单纯易术心理剧治疗抑郁症,并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旨在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改善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易术心理剧及艾司西酞普兰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方案。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最终纳入45人,随机分为观察组(易术心理剧组,n=22名)及对照组(抗抑郁药物组,n=23名),观察组给予易术心理剧治疗,对照组给予一线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结束时分别对其进行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测评,并对问卷及睡眠呼吸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人口学特征、催眠药种类、抑郁(BDI)、焦虑(BAI)、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睡眠呼吸监测(PS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监测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PSQI总分及其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维度的时间与干预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4.806、6.506、6.292、8.708,P均<0.05);BDI、BAI、PSG中睡眠总时间、睡后清醒时间及PSQI中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维度的时间与干预方式的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015、0.030、2.449、0.854、1.781、0.932、1.705、0.674,P均>0.05)。BDI、BAI、PSG睡眠总时间、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维度在时间效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F=148.765、61.663、7.461、20.205、21.588、25.948、6.009、13.777、23.097,P均<0.05);PSQI中的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维度在时间主效应上无统计学意义(F=0.014、0.945,P均>0.05)。PSG中的睡后清醒时间、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等维度在干预效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F=4.169、6.671、6.248、11.251、6.960,P均<0.05),BDI、BAI、PSG中的睡眠总时间及PSQI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维度在干预效应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605、0.494、2.226、0.421、3.526、0.121、2.598,P均>0.05)。3.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在BDI、BAI、PSG中睡眠总时间、睡后清醒时间、PSQI总分及其各维度的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328、0.132、3.887、1.158、1.055、1.338、1.076、0.007、0.862、0.014、0.456、0.256,P均>0.05)。干预后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BDI、BAI、PSG中睡眠总时间、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233、31.517、9.028、21.874、17.495、28.584、5.711、10.050、5.925、29.431,P均<0.05),而PSG中睡后清醒时间及PSQI中睡眠效率维度评分较前无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3、0.692,P>0.05);对照组BDI、BAI总分及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维度评分较前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555、30.147、5.609、4.272,P均<0.05),而PSG中睡眠总时间、睡后清醒时间、PSQI总分及其它维度评分较前无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696、0.050、2.712、3.308、1.129、1.034、1.207、1.759,P均>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PSG中睡后清醒时间、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09、14.324、10.158、11.485、6.314、13.658、8.873,P均<0.05),而观察组在BDI、BAI、PSG中睡眠总时间及PSQI中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6、0.765、0.117、1.101、0.830,P均>0.05)。结论:易术心理剧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且在提升睡眠质量方面更好,并避免了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带来的日间功能减退,为抑郁症非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其他文献
简介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成人也可发病。耐药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或靶向治疗药物。FKBP51是亲免素蛋白家族成员,在淋巴细胞生理性表达。FKBP51参与维持细胞生长、细胞恶变以及化疗耐药。目的:利用Jurkat细胞系,研究FKBP51蛋白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探讨FKBP51作为急
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 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慢性酒精依赖(chronic alcohol dependence,CAD)患者早期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病例组为22例从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门诊CAD患者,对照组为14例健康受试者,收集基
目的探究CT有效剂量(E)和卷积核对不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ADS)检测肺结节的影响;评估四个系统识别和测量四种类型的肺结节的性能。材料与方法使用不同等级的CT有效剂量(3-5、1-3、0.5-1和<0.5 m Sv)扫描带有四种类型(小磨玻璃结节[SGGN],小实性结节[SSN],磨玻璃结节[GGN],实性结节[SN])的模拟肺结节的胸部体模。将扫描后的图像使用不同的卷积核值(B30f,B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以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诉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216例,经纳入及排除标准后纳入认知功能下降患者11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152例。将认知功能下降患者11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补充维生素B12、奥拉西坦、奥拉西坦+维生素B12治疗6月。收集研究对
目的: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多发性硬化(MS)改良Cuprizone(CPZ)小鼠模型脱髓鞘与髓鞘再生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六组(H0w、D3w、D4w、D6w、D6w R4w及D6w R7w组,每组n=10),并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及适应1周。然后使用CPZ-CMCNa悬浊液分别灌胃诱导D3w、D4w、D6w组小鼠3周、4周和6周进行脱髓鞘;D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炎性物质Fractalkine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选取2020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病、严重全身性疾病或传染病、卒中、颅脑手术或外伤、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疾病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另外选取40例年龄相近、性别匹配的
目的探讨超声凝胶阴道填充后磁共振(MRI)在诊断早期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行MRI检查的患者158例,先行常规MRI检查,超声凝胶填充阴道后再行一次MRI检查。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组图像分别进行宫颈癌MRI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同一患者2次检查在鉴别宫颈癌II a期病例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在判断宫颈癌II a期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两
目的:1.研究Spata2在正常大鼠脑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2.研究Spata2在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3.研究Spata2沉默对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炎症的影响;4.研究Spata2沉默影响大鼠局灶性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1.利用实时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pata2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MDD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青年抑郁症的发病可能与神经发育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及生理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DNF可能通过介导神经发育参与MDD的发生。基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且有我院电子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共71例,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9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6例,其性别比例不同于既往观念。头痛、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