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固井作业中,水泥环密封良好是保障井筒完整性的必要条件,为了判断水泥环失效需要对水泥石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描述。水泥石作为多孔介质材料,其力学行为符合多孔介质材料的特征,实际工况下水泥石内部存在孔隙水压。本文引入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对井下工况条件下的油井水泥石开展力学性能研究。首先,确定了多孔弹性本构方程为描述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力学模型,并使用有效应力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判断水泥石破坏行为。接着改造了实验设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井作业中,水泥环密封良好是保障井筒完整性的必要条件,为了判断水泥环失效需要对水泥石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描述。水泥石作为多孔介质材料,其力学行为符合多孔介质材料的特征,实际工况下水泥石内部存在孔隙水压。本文引入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对井下工况条件下的油井水泥石开展力学性能研究。首先,确定了多孔弹性本构方程为描述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力学模型,并使用有效应力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判断水泥石破坏行为。接着改造了实验设备并设计了三套实验方案,采用围压循环加载、同步加载和普通三轴力学实验对水泥石进行力学测试,实验以不同龄期嘉华G级油井水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水泥石围压、排水条件以及孔隙水压获得水泥石破坏强度、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实验数据建立水泥石本构方程和破坏准则。结果表明:排水条件下水泥石的破坏强度高于不排水条件下水泥石的破坏强度;随着孔隙水压的增大,水泥石的破坏强度逐渐降低;围压和孔隙水压压差相同时,水泥石破坏强度不变;实验测得的Biot系数与理论计算值误差仅为1.5%;排水条件下基于有效应力的水泥石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为线性;因此基于多孔介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水泥石力学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沈84-安12块为辽河油田高凝油主力区块,具有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的特点,采用常规的注水开发会导致石蜡从原油中析出堵塞储层介质,对储层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目前沈84-安12块高凝油油藏正处于注水开发后期,注水困难、采油速度低等开发难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激光法测定了含气高凝油在不同压力下的析蜡点、凝固点和熔蜡点,并采用高压毛细管粘度计研究了压力和剪切速率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高剪切速率可以抑制蜡晶间相互
页岩气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目前被证实能够经济有效开发页岩气储层的方法是水平井压裂技术,而压裂水平井设计参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压裂水平井设计参数的优选优化问题,分析目前优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集合优化方法进行压裂水平井设计参数的优化,通过引入霍夫变换方法,突破了集合优化方法在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设计参数优化时所存在的限制,并对基于霍夫变换的集合优
“三低”砂岩油藏的主要特征是低渗、低压和低流度。由于其储层物性差、油层压力低、流动能力弱,故水驱采收率低,而经储层压裂改造后又容易发生水窜,开发难度较大。据此,利用水平井注水吞吐渗吸采油成为开发“三低”砂岩油藏的一项潜力技术。本文通过进行常温常压渗吸实验、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的渗吸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添加表活剂渗吸实验和注水吞吐参数优化,加深了对“三低”砂岩油藏渗吸机理的认识,
委内瑞拉地区Orinoco油藏是超重油油藏,具有高粘度、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泡沫流,因此生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稠油油藏。本文先从流体流动特征出发,根据PVT实验数据对流体进行特征分析,基于泡沫油特殊的流态变化特征,定义了一个理想模型压力梯度与实际流体压力梯度的比值,拟合得到不同地层压力下泡沫油的修正函数。推导建立考虑地层非均质性和流体非均质性的上下封闭边界油藏的水平井井筒耦合模
我国大多数致密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亟需能量补充,但矿场经验表明,致密油藏注入困难,导致注入量小、波及效率低、能量补充不充分。针对采用长水平井井组开发的致密油藏,本文建议使用水平井分段注采法进行开发,即将一口长水平井分为注入段与采油段分别进行注入与采油,形成同井注采、多井相互配合的开发方式,以提高注入井注入能力、扩大注入流体波及体积。本文以注气为例设计了同步注采、脉冲注采、异步注采3种注入
近年来,致密油气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能源接替的重要领域。致密油开发困难,主要面临着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等问题。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后,初期获得较高产能,但随后出现地层压力下降快、单井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采用注水吞吐技术,既能补充地层能量,又充分利用渗吸作用,实现油水置换。但是目前面临着注水吞吐主控因素不明确,油水置换效率低,多轮次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研究,提高油水置换效率,实现产
底水油藏随着油井底压力下降,底水易于锥进,现有试井分析方法没有考虑水平井不规则产液现象,尚不能有效确定水平井高产液位置。油藏工程方面也无有效诊断水平井水平段高产液位置的手段。本文分析了某典型区块水平井水淹规律;开展了概念地质模型的大量油藏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隔夹层、井眼轨迹等因素的影响,总结了隔夹层分布模式,并分析了各分布模式下的水平井含水率及其导数曲线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消除含水率及其导数曲线微小
针对致密-低渗油藏基质中原油难以驱动、裂缝发育导致水窜严重、常规开采方式效果较差的突出问题,开展注液吞吐开采方法适应性研究。采用人造致密-低渗均质和非均质岩心,进行水驱油模拟实验。由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取得对致密-低渗油藏水驱特征的基本认识——随着储层基质渗透率的降低,水驱油效率大幅度降低,水驱压差急剧增大;渗透率越低,非均质(裂缝)储层中水窜越严重,采收率越低。致密基质中原油难以驱动与非均质(裂缝)
天然气水合物藏一般为胶结疏松的砂岩,在开采过程中岩石由于地应力的变化容易发生流固耦合作用。目前的水合物开采模拟软件只能模拟地层在弹性变形时孔隙度的变化,本文旨在将描述地层岩石扩容、压实等过程的模型扩充至水合物开采模拟器,并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水合物开采的数学模型,包括建立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确定离散方法和数值求解方法。接着,编译Tough+Hydrate水合物开采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较高、分布十分广泛、储量极其巨大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未来开发利用前景的清洁能源。在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会导致储层发生变形,涉及到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本文基于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水合物相变过程中储层变形的理论模型。首先基于热力学方法,推导了水合物储层的多孔介质力学本构模型。其次考虑到水合物广泛分布在细孔沉积物中,所以毛管压力对水合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