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由于病程长,容易反复,及各种远期并发症,患者因疾病所致生理改变、经济负担及缺少社会支持等因素感到整日不安,容易产生恐惧、孤独感;社会工作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可滋长偏执、焦虑、烦躁、淡漠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也有患者因此自卑害怕、软弱无力,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缺乏信心和主见,依赖别人及存在认知障碍。据文献报道,CKD患者较正常人容易出现自杀倾向,比例高达10-25倍。慢性肾脏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84.88%。常相帝等人建议伴心理疾病的CKD患者,对疾病治疗同时开展心理治疗,可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由消极变积极,由悲观变乐观。闫茹杰研究指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饮食、膳食搭配、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改变为主的综合干预可提高疾病的个性化防治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刘小易对痛风性肾病的行为干预也着重强调饮食与认知方面的内容。可见,心理状态、生活方式需要引入健康教育来纠正、改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应对的良策。因此,健康教育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很有必要性。病人积极度则可以作为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指标,可以用作慢性肾脏病健康教育疗效评价的指标。研究目的通过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应用积极度量表观察健康宣教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积极度得分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干预组患者的影响,为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对象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沿用肾内科目前中西药物诊疗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研究对象在6个月前后的病人积极度量表得分及肾功能、血压情况,并对积极度得分、肾功能进行组间比较;血肌酐翻倍或进入透析或死亡为终点事件指标。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66例纳入对象治疗前积极度得分(40.71±4.44)分,对照组31例(41.29±2.29)分,干预组35例(40.18±5.73)分。治疗后积极度得分(45.36±5.19)分,对照组(41.99±3.11)分,干预组(48.43±479)分。两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积极度越好。干预组治疗后得分较治疗前6个月有所提高,治疗前后积极度得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对积极度各维度得分有一定影响,宣教配合饮食方法对提高各维度得分较为全面。干预措施对干预组患者eGFR有影响(P<0.05),两两比较结果提示现场宣教、饮食调整、讲座三者配合与单纯接受现场宣教对患者eGFR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可提高CKD患者积极度,宣教配合饮食调整更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未能表明慢性肾脏病健康宣教在控制患者血压情况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