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岛是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2011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其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由于海岛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舟山群岛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环境和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考虑海岛与陆域的差异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深入分析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工业化进程和水环境质量。(2)考虑海岛环境的差异性,环境指标选择工业三废和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相关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利用2000至2015年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后拟合舟山群岛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现其呈“倒U”型,拐点发生在2013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产业结构等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其对海岛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仍呈“倒U”型,拐点发生提前至2011年。科技进步、外贸出口、外商投资和环境规制有利于改善舟山群岛新区的环境质量,但环境规制的效果在统计上不显著。(3)增加反映海岛经济与环境的指标,从经济综合实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舟山群岛新区2006至2015年经济与环境指标数据,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升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4)针对性地提出探索渔游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和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等海岛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增加环保投资,完善海岛环保基础设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对占用沿海湿地、沙滩和近岸海域的行为建立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额修复工程;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环境准入制度,尤其是关于石油化工、船舶修造业等特色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