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忽视以及对自然资源无限的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资源不断枯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在21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劣变化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地球上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企业作为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污染着我们的地球,企业已被公认为是重要的环境污染者,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企业环保政策、环保成果及进行预测决策的重要工具。因此,企业为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必然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已成为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那么,在我国,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是否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治理结构有关?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指引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又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来探讨,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紧接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从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为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提供参考。然后,本文对企业环境责任、环境会计体系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简单分析,继而本文对环境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接下来对影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五个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例、控股性质和流通股比例,根据这五个因素相应提出了本文的五个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随机抽取沪深两市15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和2009年两年的年报数据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以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例、控股性质和流通股比例作为自变量,以财务杠杆、公司成长性、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1)公司盈利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2)公司规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成正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3)固定资产比例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4)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了显著性检验;(5)流通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高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我国应通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制度并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2)提升公司规模和公司绩效,增加固定资产比例。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污染较重行业的上市公司应该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尤其是增加固定资产中环保设备的投入。(3)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我国应加大污染较重行业国有控股公司的比例,若公司非国有,则应加大公司股份中流通股的比例,以达到流通股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作用,从而促使其披露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