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最终可导致关节组织破坏和关节畸形。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破坏及残疾的发生[1]。低剂量甲氨蝶呤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被广泛应用,但是长期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肝脏毒性问题不可忽视。因此联合用药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其肝毒性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的:1.研究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抗关节炎疗效研究。2.研究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对弗式完全佐剂大鼠保肝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足跖部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0.5%CMC-Na溶液);模型对照组(n=8);甲氨蝶呤治疗组(MTX,2mg/kg.w),甲氨蝶呤溶液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组(AD+MTX,n=8),穿心莲内酯CMC-Na溶液50 mg/kg灌胃合并甲氨蝶呤(2mg/kg.w)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治疗组(AD,n=8),50mg/kg.d,灌胃给药;免疫注射后于1、5、7、10采用足趾测量仪测量足爪体积,并观察大鼠状态。免疫注射后第11天至45天,分别给予不同组大鼠以不同的治疗措施,每日对大鼠进行称重,并每周记录足爪体积。第46天时,采用Bruker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足爪进行X光拍照,以观察各组大鼠软骨侵蚀情况并评估炎症严重程度。后乙醚麻醉大鼠后,通过腹主动脉取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采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匀浆后测定肝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肝脏损伤水平。结果:联合穿心莲内酯治疗增强了甲氨蝶呤的抗关节炎能力,与甲氨蝶呤单独治疗组相比,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大鼠足爪体积显著减少(P<0.05),大鼠体重显著提高(P<0.05),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X光检查显示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大鼠的骨侵蚀情况和关节炎症状态。与甲氨蝶呤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肝脏抗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提示了穿心莲内酯对于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了穿心莲对于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论:在本研究中,穿心莲内酯单独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弗氏完全佐剂的炎症反应,穿心莲内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在改善关节炎炎症的同时,显著减轻了甲氨蝶呤治疗所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其机制有可能与抗氧化自由基、抑制过氧化作用有关。总之,穿心莲内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组合,其在增效的同时降低了主要相关不良反应,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和应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