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发展等特点加剧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难度。养老负担之重,可见一斑。随着社会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养老事业“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单纯的依靠政府供给或市场运营来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也逐渐显现出不足和缺陷。“家庭养老”矛盾诸多、“公立养老”床位不足、“私人养老”费用昂贵,“住不起、住不进、住不惯”的现象比比皆是。养老事业陷入困境,传统养老模式亟需创新。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传播,对养老产业链条和养老产品服务进行“互联网+”改造的智慧养老逐渐成为新趋势。在老年人口数量激增、服务人员持续下降、养老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改善养老服务供给途径、提升老年人口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养老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十三五”规划结合国情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这要求政府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增强社会合力,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虚拟养老”作为社会化居家养老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转变传统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多主体协同参与,提供“智能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的模式,满足了养老服务新需要,体现了养老模式发展新趋势。 本文通过文献法、案例法、主体分析法,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原理,对虚拟养老服务模式进行阐述,分析虚拟养老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原因及实施条件,通过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对比,发现虚拟养老模式的优势及推行可能性。引入苏州吴中区“居家福”案例,探讨吴中区虚拟养老模式的运行背景、现实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虚拟养老模式需要从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在分析多元主体在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基础上,提出“阶段差异化”概念,强调供给养老服务不同阶段,需要构建不同的服务体系,运行不同的协作机制。最后,联系案例,探讨虚拟养老模式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阻碍,并做简要对策分析,为“虚拟养老院”更大范围的复制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改善养老现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