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药材中的重金属污染,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发现这问题已经给中药材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制约我国中药走向世界,打入国际草药市场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以脱除中药材中重金属为研究目标,从重金属在中药材中的形态分布、超临界配合萃取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寻求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治理方法。
通过HNO<,3>-HClO<,4>湿消解法对中药材样品进行分析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中药材中铜(Cu)、锌(Zn)、镉(Cd)、铅(Pb)、砷(As)的含量,建立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从中药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实验可以看出,不同重金属在中药中所表现的形态是不同的,而每一种重金属在不同的中药中都有一种主要的存在形态,从实验得到的这种存在形态,可以更直观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从根本上控制重金属的含量。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C)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研究了压力和温度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作用。使用NaDDC作为配合剂,在乙醇的改性作用促进下,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超临界配合萃取脱除橘红、甘草中铜、铅、砷的最佳条件:10g中药材原料样品,超临界CO<,2>的压力为25MPa,温度为60℃,时间为3h,NaDDC的用量为2.0g,在此条件下,中药材中Cu、Pb、As的脱除率达50%以上,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时间及配合剂用量对脱除重金属有显著影响。
由于中药材种类、产地、成分的复杂性,对于中药材中重金属的脱除,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随着超临界流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超临界萃取技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思路。超临界配合萃取具有萃取速度快、萃取率高、萃取温度低、生物兼容性好和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所建立的萃取、脱除方法对中药材有害重金属含量的达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