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苹果浓缩汁是苹果加工业主导产品,中国已成为世界苹果浓缩汁生产基地。 棒曲霉素(Patulin,PAT)是一种致癌真菌毒素,污染苹果的情况相当广泛,在世界各地霉烂的苹果及被污染的苹果汁中均都检出棒曲霉素,污染的程度也相当严重。棒曲霉素在苹果汁中稳定时间最长,在80℃加热10~20 分钟仍有50%残留,加热20 分钟后尚有45%残留,因此引入到AJC 中的机会很大。 本研究以陕西地区浓缩苹果汁原料产区的腐烂果为试验材料,从中分离出数十株真菌,经过培养后测定其中的棒曲霉素,确定主要的棒曲霉素产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研究了其中最主要的产毒菌的产毒条件与特性,并对苹果浓缩汁(AJC)中棒曲霉素的去除方法进行系统试验,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 从原料中分离出15 种棒曲霉素的主要产生菌,通过ITS-rDNA 序列分析并与提交到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鉴定它们分别是:Penicillium expansum strain ATCC 7861、Penicillium expansum strain ATCC 7861、Aspergillus versicolor strain SRRC 153、Aspergillus oryzae NRRL 506、Penicillium griseoroseum strain VIC、Penicillium polonicum strain NRRL 995、Penicillium coprophilum strain NRRL 13627、Aspergillus sojae strain ATCC 14895、Aspergillus toxicarius、Penicillium cordubense、Penicillium viridicatum strain FRR 963、Aspergillus toxicarius、Penicillium tricolor strain ATCC 10413、Penicillium expansum strain ATCC 7861、Aspergillus oryzae strain SRRC 2103。其中扩张青霉出现几率超过80%。 2. 试验中扩张青霉在pH2.8~pH7.6 的条件下都长出了菌落,在pH1~pH8.4 范围内,棒曲霉素均能被合成,最佳酸碱条件是在pH4.80 附近;当温度为20.5~29.5℃,糖度为10.2~13.8°Brix,培养时间为57.1~76.2h 时范围时,则有95%的可能性高于69.52μg/L,是棒曲霉素合成的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