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秦川肉牛育种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调查,利用系统分析法研究并确定了秦川牛肉用新品种(系)育种规划的目标性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采用基因流动法和ZPLAN专用程序研究了秦川牛肉用新品种(系)的优化育种规划;在对现行育种方案预期育种效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群体结构、公母牛使用年限和不同群体规模等因素对群体综合育种进展、育种效益及世代间隔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改进现行育种规划的措施和最优化育种方案。在研究工作中,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秦川牛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饲养管理费用、能量需要及饲料含能量、各种饲料使用配比情况等方面数据的分析,结合我国秦川牛的生产、育种、市场条件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了秦川牛的育种目标性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3类性状共9个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对所确定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进行了测算。在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经济权重比为63%∶26%∶11%,约为6∶2∶1。而9个目标性状,初生重、周岁重、18月龄体重、育肥期日增重、生长能力、初产年龄、产犊间隔、胴体品质和大理石花纹的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5%、23%、20%、7%、8%、14%、12%、6%和5%。结果表明,生长发育性状占总经济权重最高,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说明秦川牛在向肉用方向选育的过程中,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对现行育种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行育种方案在母牛一个产犊周期可实现的综合育种进展为46.8036元,育种产出量为211.7192元,育种投入量为31.3104元,育种效益为180.4088元,平均世代间隔为5.4706年,投入与产出比为1:6.76,与国内外研究相比可改进余地很大。每个选择性状每选择周期可实现遗传进展分别为初生重提高1.2102kg、周岁重提高3.2100kg、18月龄体重提高3.7908 kg、育肥期日增重提高2.5501g、生长能力提高2.0016kg、初产年龄缩短0.5010天、产犊间隔缩短0.6973天、胴体品质提高0.0001个商业等级、大理石花纹提高0.0001个商业等级。3.随着主动育种群比例的增加,综合育种进展、育种产出量和育种效益均呈增加的趋势,而育种投入则呈递减的趋势。4.随着每年选留种子公牛数的增加,综合育种进展、育种产出和育种效益都呈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