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是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危害性疾病。外界有毒物质、病原微生物以及药物等均可能造成急性肝损伤,该疾病表现为:短时间内肝细胞出现坏死、出血,血清谷丙/草转氨酶及细胞因子急剧升高,累积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至肝功能衰竭。目前对于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仍然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由于其双重血供,该器官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免疫耐受微环境。研究表明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并非是外界物质的直接作用,而是表达在受感染的肝脏细胞表面针对抗原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导致严重的免疫失衡,继而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致使肝损伤发生直至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CD24是一种人和鼠中多种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多种不同生物学功能的低分子量的细胞表面膜蛋白。CD24分子被证实调控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抑制抗原递呈及T细胞活化作用。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较为真实的模拟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体内过程。然而CD24分子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尚未报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一、CD24缺陷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损伤程度(包括肝脏病理、血清ALT水平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别。二、研究造成差别的免疫机制(包括肝脏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较CD24缺陷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程度(包括肝脏病理、血清ALT水平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检测肝脏及脾脏中CD4+T及CD8+T细胞表面CD24表达的表达水平。检测CD24缺陷小鼠和对照组小鼠T细胞的成熟情况。确认CD24缺陷小鼠导致急性肝损伤差异的细胞来源(胞内染色确定CD4+、CD8+T和NKT细胞释放IFN-γ)。再通过过继转输实验体内确定急性肝损伤差异的免疫细胞来源。通过刀豆蛋白A、抗CD3/CD28抗体及PMA/Ionomycin体外刺激CD24缺陷小鼠及对照小鼠T细胞,确认产生IFN-γ差异的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CD24缺陷小鼠及对照小鼠在刀豆蛋白A作用后,肝脏及脾脏T细胞相关信号通路的差异,寻找相关的信号分子。结果:(1)刀豆蛋白A刺激后使T细胞上CD24分子表达明显上调;(2)体内实验表明刀豆蛋白A对CD24缺陷小鼠所造成的肝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3)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证实,在刀豆蛋白A造成肝损伤情况下,CD24缺陷的CD4+T细胞所分泌的IFN-γ较少;(4)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后,CD24缺陷小鼠肝脏STAT1磷酸化明显降低。结论:我们通过构建T细胞介导的刀豆蛋白A肝损伤模型,证实CD24缺陷小鼠在刀豆蛋白A肝损伤模型中的保护肝脏损伤的效应及机制,证实CD24缺陷小鼠通过降低肝脏细胞STAT1磷酸化来降低CD4+T分泌IFN-γ介导刀豆蛋白A作用后的肝损伤减轻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肝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