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的,主要是试图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建立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论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社会福利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良好的社会福利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经过改革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建立起了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福利服务体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与福利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新形势,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断完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来论证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可能的创新,由于本人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对于研究创新还有待于深化。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福利事业相关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社会福利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解释。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外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第六部分提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立法建设上的不足影响社会福利进程;资金投入不足,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社会福利覆盖面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责任过分集中,社会动员不充分;社会福利行政机构重叠,管理混乱。在运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需求与供给角度进行分析,在需求方面,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福利需求的变化,并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目前不同收入群体的福利需求;在供给方面,对各项福利供给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总结分析了英国、德国、美国、北欧、日本等典型国家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架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