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一直是国内的研究热点。长期的大规模草地开垦、森林砍伐与2000年开始实施的生态退耕无疑会对内蒙古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又对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内蒙古生态重建进程的加快,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凸显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促进内蒙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等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系统分析了内蒙古1990~2000年和2000~2008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时空特征,并参考Constanza、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对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8年内蒙古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是增加的,草地、林地和水域面积是减少的,其中,耕地面积增幅最大,18年间耕地面积共增加了125.12万hm2,且主要源于对草地资源的大面积开垦,建设用地共增加7.69万hm2,主要来源于对草地、耕地的占用;1990~2000年间,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草地开垦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赤峰、兴安盟等东部地区,此外,全区土地退化面积共计83.04万hm2;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08年间内蒙古全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有所下降,全区耕地开垦与复垦面积共计42.34万hm2,是1990~2000年间的三分之一,全区共实现生态退耕24.88万hm2,城镇扩张面积为6.51万hm2,是1990~2000年城镇扩张面积的5倍,在这一时期,内蒙古土地退化面积为39.68万hm2,不足1990~2000年土地退化面积的一半。总体上生态退耕速度远远赶不上草地开垦、草场退化的速度。(2)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及其变化来看,1990~2008年间,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草地、林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的;从各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变化来看,1990~2008年间,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的生态价值损失量最大,共占全区生态价值减少量的50%以上;各单项ESV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贡献最大的依次为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水文调节,其中,保持土壤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ESV均为900亿元以上;从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来看,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且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包头、乌海等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草地占主导地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3)内蒙古实施的生态退耕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平。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过去二十年的过渡放牧、乱砍乱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内蒙古土地退化现象仍在蔓延。目前实施完成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仅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有促进作用,实现内蒙古全区的生态重建伟大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完善生态退耕补偿机制,保证生态退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