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规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应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工程的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围绕建设和谐新农村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兴乡、生态工程富民”的循环发展战略。在这个前提下,广大农村便兴起了一项经济实惠的富民生态工程——沼气池的建设。这一项生态工程,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率。本论文以重庆市壁山县典型农村户用沼气池为对象,对影响沼气池地温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从而构建重庆市冷凉地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保温升温配套技术措施。在整个实验期间,我们对搭建了塑料棚之后沼气池的内外地温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利用TRM-2太阳能测试系统进行连续数据采集,在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后,找出了一些方法,初步得出了提高重庆市户用沼气池冬季保温升温配套技术,对我市沼气池冬季达到良好产气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沼气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和塑料棚小拱棚后,利用太阳辐射能产生“温室效应”,在早上8:00时棚内平均气温比外界气温能提高温度1-2℃左右;在15:00时棚内的最高气温能够达到30℃以上,比外面的气温最高能提高20℃。②搭建了塑料大棚和塑料棚小拱棚后,棚内地温明显高于未搭建大棚棚外的地温,并且搭建了塑料棚后的地温有明显的提高。伴随着热量的累计,棚内的“温室效应”变得十分明显。总的来说棚内地温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越往深处地温的变化也越缓慢,但都是在不断的上升的。③从整个实验阶段8:00时和15:00时的数据表明搭建塑料大棚后,塑料大棚内浅层深度的地温基本都能保持在15℃以上,该温度满足了沼气发酵的最低温度要求,可保证重庆地区沼气池冬季较好产气。④地温的变化与外界气温变化是相关的。气温变化的影响对地温的影响有滞后作用,往往气濡的变化要经过2-3天才会对地温引起相应的变化。浅层地温的变化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只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早做出相应的保温措施,对沼气池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搭建塑料大棚获取的热量多,但是小拱棚获取热量快,其升温幅度较快,但是散失的热量也较快,导致小棚内地温的提高幅度比大棚小,大棚维持时间也较长。⑤通过堆沤发酵,可在6~7天时间期间,利用堆沤发酵所释放的热量提高地温5℃,因此在冬季进行堆沤发酵是提高沼气池体温度的一个好办法。通过设计计算,在搭建塑棚时最好搭建塑料大棚,考虑保温层厚度,既能起到很好的保温升温效果,又能体现出较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大棚的搭建尺寸最好要大于5×3×2m(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