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声乐是以我国悠久的历史为渊源、用我国民族特有语言辅与科学的发声技巧为审美原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它依附于中国人民的审美取向,也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整个民族的秉性。改革开放40年来,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时,大众审美观念也悄然发展转变,这些都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表演方面兼具传统唱法的明亮甜美与西洋美声唱法的通透圆润;教育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如金铁霖、邹文琴、马秋华等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训练体系以及完备的演唱技巧。本文运用音乐社会学的理论阐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厘清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生产、传播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领悟其发展过程中某种规律从而反思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明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厘清音乐社会学内涵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改革开放40周年民族声乐发展概况,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特点,总结其贡献价值;第三部分: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声乐艺术的生产,包括民族声乐创作生产、民族声乐唱奏生产、民族声乐伺服生产;第四部分: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声乐传播与职业,阐述了民族声乐的技术传播与网络传播,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对民族声乐发展贡献较大的民族声乐教育从业者,包括民族声乐教育家与演唱家;第五部分: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分别从民族声乐创作表演、民族声乐教学、民族声乐传播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