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韦以宗教授所创中医整脊疗法,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比较中医整脊疗法与牵引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探讨韦氏整脊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优势及作用机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中挑选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及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中医整脊疗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两种疗法的疗程均为14天。入组当天,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颈椎病症状分级量表”、“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表”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收集各项症状、体征得分作为各组治疗前得分,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X片(测量颈椎曲度),记录相关数据。然后接受对应组别的治疗方案,完成疗程治疗后再次收集各项症状、体征得分作为各组治疗后得分,复查颈椎正侧位X片,记录相关数据。然后以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是主要指标,以“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表”、“20分法”及颈椎曲度值为次要指标,将所得数据进行组内、组间,疗前、疗后对比,比较治疗组(中医整脊疗法)和对照组(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1)研究过程中使用中医整脊疗法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2)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软件分析得出: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MPQ、田中靖久20分法及颈椎曲度C值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中医整脊疗法组)痊愈8例(26.7%)、显效11例(36.7%)、有效9例(3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占93.3%;对照组(牵引疗法组)痊愈4例(13.3%)、显效9例(30%)、有效12例(40%)、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占83.3%。经卡方检验,P=0.335>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5)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其中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6)疗程结束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表(SF-MPQ)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缓解疼痛,两组之间的SF-MPQ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疗程结束后,田中靖久20分法量表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疗程结束后,颈椎曲度C值的比较显示治疗组在颈椎曲度C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整脊疗法可一定程度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减慢颈椎退变过程。 结论:(1)中医整脊疗法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性痛、麻木等方面以及在改善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牵引疗法),充分发挥了各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2)中医整脊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副作用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