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与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对我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为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社会经济的模式,实现在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面临的艰巨任务。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山东省人口与环境压力尤为巨大。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山东省为例对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及协调发展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对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并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分别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人口消费角度,分析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研究山东省人口数量、素质、结构、迁移、消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明显,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机制。
第三部分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了协调发展的内涵,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山东省1991~2005年及2006年山东17地市的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历史演变和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与环境在1991~2005年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且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山东17地市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西部。
第四部分提出促进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对策。
第五部分,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