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仰赖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社会取得了飞快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然而,在还未实现工业化的大前提下,该如何认识和处理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一直在源源不断探讨的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巨变,如何加速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其竞争力,成为我国当下亟需自行探索、实践的迫切使命。从早期党的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到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后来党的十七大更—步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新命题,直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思绪逐渐明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建设的坚强决心。特有国情使我们走不了西方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西方国家已经走完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或称为后工业化时代。而我国却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之时,就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阶段。所以,我们务必动态地适应环境,独创出—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独特道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四个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引擎:—,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中,是—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尚未完成,需继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二,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来看,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固有的单独发展工业化的形式,需要将信息化的良好成效和先进理念融合到工业化发展中,并逐步过渡至信息化;三,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必须不断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然而能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工业化不可能是传统的工业化,而必须是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工业化;四,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来看,也依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既包括农业信息的工业化,也包括农业工业的信息化。太湖县作为安徽省一个农业大县,其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加之工业经济大多都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所以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大工业经济的发展力度。如何借助当今的高信息化水平来高效、快速、持续的发展工业经济仍是地方政府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以往以高投入和追求数量为特征的发展路径,已无法支撑太湖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太湖要实现从一昧依靠廉价劳动力到依靠信息化来集约发展工业的转变,促进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深入研究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理论研究入手,将地域范围缩小到县域经济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分析,继而以安徽省太湖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研究对象,根据安徽省太湖县的县情及其工业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际状况。然后,建立分析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安徽省太湖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安徽省太湖县信息化建设应该加强和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太湖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设的战略,并为安徽省太湖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做出一定贡献,切实地为安徽省太湖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指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不断提高安徽省太湖县政府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建设的工作效率。文章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归纳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两化深度融合理论分析,首先是对两化深度融合进行概念界定,然后通过相关基础理论用以说明了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章,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状况,主要分析了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环境、工业经济状况和两化深度融合现状的定性宏观分析;第四章,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评价分析,根据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设计了对应的调查问卷,对太湖县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调查,并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样本特征;第五章,调查数据分析,在对样本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和效益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分析,找出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六章,太湖县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对策,根据太湖县两化深度融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制定了发展两化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第七章,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