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运动员阶段训练是运动全过程训练的基础阶段。如何打好这个基础是逐步实现整个竞技系统最高成绩目标的重要环节,实现整个系统整体效益,其主要途径要着眼于长远。在青少年训练阶段尊重训练客观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理规律,运用先进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做支撑,逐步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和2008年奥运会后时代,可以预测的是只要奥运会的存在,竞技体育的地位在中国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竞技体育的存在形式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转变,继而对竞技体育的训练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训练资源的不断减少---独生子女为主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即其唯一的途径就是科学化训练,明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目标,精心设计,逐步实施计划,在训练中突出综合效益,提高其训练效率,这在青少年训练阶段尤为重要。所以,要求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低代价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即着眼于长远效益。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田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的年龄结构特点是:老、中、青教练结合的教练员队伍。30岁以下的教练员占调查总人数20%;31-40岁的教练员占调查总人数45%;41-50岁的教练员人数占调查总人数30%。中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在学历方面结果显示:98%的青少年田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教练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所承担的任务。中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勤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组织能力”、“区别对待”方面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2.在对青少年特点的认识和训练安排方面,我国青少年田径教练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和科学化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选择方面,在常用训练方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复训练方法;在不常用的训练方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模式训练方法。调查结果表明,在从未使用的训练方法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程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这两种训练训练方法属于整体控制方法,要求教练员具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3.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特别注重力量训练并将其排在身体素质训练的首位;专项力量和技术训练特征研究揭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专项力量训练的比重呈递减趋势,这种现象是否适宜应进一步探讨。研究还进一步揭示,13-15岁年龄阶段的专项技术训练比例为26%,与最大力量训练23%的比例非常接近,反映出在该年龄阶段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最大力量训练给予同样的重视。这种现象是否合理也需要进一步探讨。4.所研究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年龄特征:从事田径运动的平均年龄为12.8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开始专项的年龄平均为13.9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平均训练年限是4.2年;所调查大部分运动员认为自己具备运动天赋好、能力强的优势。从事田径运动主要动机是对田径运动感兴趣。研究还进一步揭示,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树立远大理想,这可能是制约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和继续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5.训练时间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在年、周的训练次数均比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的训练次数多。同时,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感受看,大多数运动员认为由训练所引起的疲劳感并不强烈。今后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能否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的基础上,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以及增大负荷量,需要我们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两点能否作为我们增加训练负荷的依据,还需要今后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6.根据本研究对青少年训练节奏安排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训练节奏安排已逐渐转为小周期训练安排,这一特点与现在我国专业队成年运动员的安排特点具有相近之处。这一特点是否对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提高产生远期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也需要今后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