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蛇传”故事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从传说的出现到今天的家喻户晓,流传八百多年仍经久不衰,相关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小说、曲艺、戏曲等诸多文体都搬演了白蛇传故事。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体裁角度对“白蛇传”题材的重要作品进行分类讨论,研究不同文体的白蛇传故事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趣味取向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绪论部分首先阐述选题依据,其次对“白蛇传”故事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梳理,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正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白蛇传故事基型的生成。这一部分主要论述白蛇传故事从萌芽到基型生成的发展过程,尤其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作为故事基型更是为以后白蛇传故事在小说、曲艺、戏曲中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小说中的白蛇传故事。小说作为案头文学,其受众多是读书人,此部分结合小说体裁的特点及读者的审美趣味,对“白蛇传”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趣味取向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曲艺中的白蛇传故事。曲艺是口语、听觉艺术,根据自身的体裁特点及听众的审美需求,曲艺对白蛇传故事情节重新加工并加强了叙述性描写,刻画人物细致入微,趣味取向呈现出重视听众情感需求、故事情节偏向世俗化、追求声情并茂、语言通俗生动的特点。第四部分:戏曲中的白蛇传故事。戏曲是舞台的艺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将白蛇传故事生动直观地展示给观众。结合戏曲体裁的特点,“白蛇戏”通过划分不同的出目或场次来演绎白蛇传故事,并通过角色行当的设置、丰富的舞台表演动作等塑造人物形象,趣味取向上语言的本色当行、插科打诨的加入、身段表演的注重以及大团圆结局的设定都表现出美听、美观的特点,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