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集装箱结构是一种以集装箱为结构元素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坚固耐用、可堆叠、可切割、可移动、模块化、丰富且相对便宜的优点,以及其拥有的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整洁和美感,被广泛地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随着前些年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前列,伴随着贸易的高度发展,被废弃下来的集装箱要如何合理利用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于是集装箱建筑便呼之欲出。近几年,集装箱作为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装箱结构是一种以集装箱为结构元素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坚固耐用、可堆叠、可切割、可移动、模块化、丰富且相对便宜的优点,以及其拥有的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整洁和美感,被广泛地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随着前些年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前列,伴随着贸易的高度发展,被废弃下来的集装箱要如何合理利用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于是集装箱建筑便呼之欲出。近几年,集装箱作为建筑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在世界各地都有利用集装箱搭建的各类基础设施、临时房屋等,集装箱从运输业里不可或缺的运输载体,大量被淘汰下来的集装箱结构依然保持完整,能够满足工程师作为建筑材料的要求,而其统一规整的尺寸更是作为模块化建筑的最合适单元之一。然而目前针对集装箱建筑隔震性能的研究开展较少,且目前大量的集装箱应用场景均处于三层以下大面积的设施,无论是对集装箱平面空间延伸还是层数进一步提高的建筑类型都没有进行过细致的隔震设计方法,也缺乏具体的构造措施,不能在结构设计时给出明确的设计条文、大概的设计方向或是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本文针对目前装配式集装箱结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集装箱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空间平面延伸和高度延伸的隔震设计方法和基础选型,并对其中的几个影响参数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在当前的集装箱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振动控制的思想,建立集装箱结构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在该建模的基础上,分别对6层以内的集装箱非隔震结构和在底层加了隔震支座的隔震模型进行分析对比,设计隔震支座的布置方案以及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验算。集装箱在用作建筑使用且层数较高时,需要考虑在不同地区地震动反应对集装箱隔震结构的影响,以及按照抗风承载力、位移等因素进行基础选型。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况,对集装箱隔震结构的结构层数、设防烈度、特征周期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探讨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基础设计。最后通过设计隔震支座与基础、上部结构相连的连接板、支墩等构件的尺寸和相关参数,列出集装箱隔震结构从上部结构设计到隔震支座选型、基础设计、连接板和支墩的设计的汇总,对集装箱结构的隔震设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他文献
桥梁工程作为日常生活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震后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工程。因此,桥梁结构需要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由于桥梁结构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地震的不确定性,桥梁结构极有可能遭遇超过其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为了保证桥梁结构在罕遇地震甚至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减轻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危害,本文提出一种可利用调谐减震及摩擦阻尼耗能的调谐摩擦质量阻尼器(Tuned Friction Mass Damp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复杂混凝土结构因施工方便、强度可靠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结构形式。然而,由于结构构造的复杂性,也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增加了难度。目前,市面上采用的超声检测设备多采用全聚焦(TFM)算法,难以达到工程检测的标准。本文针对装配式套筒灌浆密实度、钢管混凝土空洞、剥离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波波场分离逆时偏移成像的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对超声
尽管现有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法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实际工程结构的可靠度估计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AK-MCS为代表的主动学习可靠性分析方法(Active Learning Reliability Methods,ALRMs),有机地结合了自适应代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法的优点,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AK-MCS在用于计算小失效概率时计算量较大,虽然有改进的ALRMs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却牺
媒介化治理是媒介融合的新阶段,包含两个层面:媒介通过融合深化实现自我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智能中介的媒介组织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融合深化,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文章指出:人机协同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语境,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具有社会动员与主动协同的功能,能扩大增量受众、提升宣传声量、促进融合深化、助力社会治理。文章进而论述了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媒介化治理能力
半柔性路面材料是在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灌入专用水泥砂浆而形成的一种复合路面,其研究大多集中在整体宏观力学性能及灌入材料上,而沥青-砂浆及沥青-石料之间的界面涉及较少。但在实际路面结构中,常常因为异种材料之间界面的缺陷、应力集中等直接因素导致路面开裂,降低路面使用寿命。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宏观力学测试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从宏观、微观及纳观角度对沥青-砂浆界面的交互作用机
板锥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它能充分发挥板材强度、具有施工过程方便快捷以及受力性能合理等特点。此外,它还是一种建筑性能良好、结构安全等级高、技术经济效益好的建筑结构。目前,玻璃钢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建筑结构领域。考虑到板锥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在国内尚未应用,同时玻璃钢材料在建筑结构领域主要用于装饰材料,很少作为承重构件的材料被使用。本文将采用玻璃钢材
深基坑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其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坑后地表沉降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坑角效应,即基坑坑角部位附近变形较小,而随着向基坑中部靠近其变形逐渐增大。目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通常没有考虑坑角效应的影响,而是将基坑看作二维的平面应变问题,对基坑的坑角部位和中间部位采用相同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致使基坑的坑角部位支护设计方案偏于保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针对桩锚支护体系坑角效应
近几十年来,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对一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特别是复合材料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施工材料存在的问题。然而,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许多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且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边角料对环境也可能造成较大污染,后期复合材料的回收问题也尚未解决。因此,选取绿色可持续性、具有成本优势的复合材料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将可减轻环境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金属波纹管在隔振减振、能量吸收和消能减震领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提出一种新型的波纹钢管铅阻尼器(Lead-fi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 Damper,LFCSTD),阐述了其构造、原理与特点,通过概念设计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波纹钢管铅阻尼器的滞回耗能性能、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关键设计参数和复杂受力作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AB
岭南地区长期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墙体的热湿特性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人居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蚝壳墙因地制宜,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其被动式隔热防潮能力具有较大的建筑节能研究价值。本文以岭南传统蚝壳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材料的热湿物性参数,对蚝壳墙的热湿性能进行实验模拟验证,研究蚝壳墙热湿性能的特点和规律。首先,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广州市蚝壳墙建筑分布、蚝壳墙的建造历史和构造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