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互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英语的学习不仅需要语言的输入,更强调语言的输出和交际。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进行真实有效的互动,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2017年《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出了核心素养,强调语言学习的互动性、实践性、应用性。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有一些课堂是偏“沉默型”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对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沉默现象的现状并揭示造成沉默现象的种种原因,促进变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可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维果斯基的社会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以及二语习得理论中斯温的输出假设理论为基础,通过深入阅读和总结国内外关于沉默以及课堂沉默的相关研究,以鞍山海城某高中的3个年级、6个班级的英语课堂以及300名学生和6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等研究工具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调查研究,旨在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总体特征如何?(2)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显著特点有哪些?(3)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调查本研究发现,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在这所学校中比较突出,总体特征呈现出沉默类型的多样化和沉默内涵的多元化,并且伴有时间上的阶段性,行为上的伴随性,空间上的蔓延性以及年级上的差异性等显著特点,现状不容乐观。并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到了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主要被归纳为五个方面:学生自身、教师、环境,文化和学校管理。针对以上发现提出了一些适当的建议供参考。最后对以上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局限性,希望可以引起广大英语教师对沉默现象的重视,为教师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通过个性揭示共性,促进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