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山的倾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者认为,要切实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落后现状,就必须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重视大山教育。本研究通过深入到调查地融水苗族自治县访谈了16位本地人或在融水农村生活多年的外地人。访谈对象主要涉及乡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与访谈对象相关联的人员,如其家人、亲戚、朋友、邻居等等。另一方面,鉴于本人在融水调研访谈获得的资料面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这样“厚实”的主题还嫌单薄,同时为了弥补对某些问题访谈不深刻的缺憾,本研究还借用了文献法,对相关报道和研究进行文本分析。本研究直观地展示了被研究者对于大山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减负、高中教育与大学梦等的理解、评价和反省,进而剖析教育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的实际互动,探讨教育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的实际性问题。本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大山教育仍旧比较落后,其中的原因是受“现代等同于城市”、“传统等同于农村”、“现代高于传统”的强势观念左右,导致教育内容以及国家统编的教材远离大山的实际生活。二、在大山里,上大学仍被认定为走出大山的惟一出路。“读书就是为了上高中考大学”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送孩子读书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的教育行为功利化极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对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推崇备至,二是导致“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决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教育行为向哪个向度偏离,关键在于对个人教育前途的乐观或悲观的估计。三、贫穷落实的社会事实,是素质教育和“减负”难以在大山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山的眼里,“减负”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这导致其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受到负面评价。四、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环境仍然恶劣,教师地位仍就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的大山教育发展。本研究是一项质性研究,无意提出普适性的教育规律。通过归纳的手段自下而上建立理论,让读者从中寻找意义,进行一些思考,有所感悟或感想。
其他文献
通过超星图书检索199本中外文知识管理图书目录,在此基础上,构建出57个高频词的共词矩阵,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目前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包括11个方面的
开平城乡大地上的1833座碉楼,展示着碉楼主人中西合璧的生活状态和文明取向。一百年前,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从外在的建筑、器物,到内在的制度、观念,都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农民式
光周期是植物开花、动物繁殖的重要诱导因子。通过对植物开花与动物繁殖光周期生理途径及反应类型的对比分析,概述光周期在种养殖业繁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应用中须结合的其他
就业保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全球普遍存在的失业现象,以及目前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失业问题,新加坡在原有就业保险措施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
白先勇①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塑造出一大批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1]。在他笔下既有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平民女性,又有苦苦挣扎的下层女性,更包括为他熟悉的上层贵族女性。仅
人性假设是学科中人的行业分析的逻辑起点。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两门最依赖于人性假设的学科。然而二者的人性假设却根本不同,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较为趋同,基本属于“经济人”范
四川雅安范有根同志的长篇传记文学《一颗没有升起的星》(上部),记录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孙盛辅的艺术生涯,从中可以了解解放前京剧演员学艺、练功、演出、追求、挣扎、奋斗的一
本文从北方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出发,以沈阳市为例,提出了一种北方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出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沈阳市近几年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
<正>2010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一个从欧元区外围国到核心国、从欧洲到其他地区的逐步加深的过程。这与2008年雷曼危机后全球贸易同步"自由落体式"下滑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财富观已经不适应现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财富观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