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的应用。文中首先通过将一种Co-MOF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较好导电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结合制备出Co-MOF/rGO复合材料。之后又采用一种新方法在碱液中以Co-MOF为模板,通过固-固转化制备多孔Co(OH)2材料。最后对两种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利用Co(NO3)2·6H2O、对苯二甲酸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两步法并引入VC钠为还原剂,制备了Co-MOF/r GO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中出现与Co-MOF晶体相同的特征峰,证明材料中Co-MOF结构的存在。同时,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不规则的Co-MOF附着在石墨烯的表面,证明了二者成功复合。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复合材料中GO的还原。在三电极体系中对复合材料与Co-MOF分别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在10 mV s-1的扫描速度下,复合材料的最高比容量达到267.2 F g-1,约为Co-MOF材料(126.9 F g-1)的两倍。同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速率性能。此外,文中论述了在循环伏安循环过程中Co-MOF/rGO材料在电场与弱碱性LiOH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转化,Co-MOF最终生成Co OOH且所得电极有着6倍于初始材料的比电容值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利用Co(NO3)2·6H2O与4,4’-联苯二甲酸钠制备Co-MOF并将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固-固转化最终得到Co(OH)2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验证了由Co-MOF到Co(OH)2的转化。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Co(OH)2材料具有疏松的结构。氮气吸脱附测试显示该材料的BET比表面积达到92.4 m2 g-1。这种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增加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助于电解质溶液的渗透,缩短离子的传输距离,从而实现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材料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达到604.5 F g-1,并且有着优良的速率性能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将所制备的Co(OH)2与活化活性碳制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同样表现出较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