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审计定价问题汇集了社会公众利益和行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示了独立审计在运行过程中的种种困境。独立审计定价是审计师审计机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审计师的执业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也是影响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执业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审计定价问题,可以透视独立审计的产业特质,考察审计市场的绩效;可以了解到影响审计定价的相关因素和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考察在垄断的审计市场上是否存在经济租金,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是否存在低价揽客或审计折扣行为。因此研究审计定价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审计市场状况、增强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对审计服务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加深对审计市场特性的理解,洞察审计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策略性行为,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审计定价问题在学术研究和实务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行业集中度低、价格竞争异常激烈、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等;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国有属性较显著、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现象。以上这些现象会对上市公司审计定价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经济学、会计学以及审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首先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构建影响审计定价相关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2005—200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将上述诸因素与审计定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经济业务复杂程度、速动比率、非审计服务、实际控制入的性质、两权分离度、审计师类型、审计报告类型以及审计师变更等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变量对审计定价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在审计收费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文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阐述关于审计定价相关问题的研究背景与动机以及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然后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以及本文相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首先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概述关于审计定价的一些理论,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设定相关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和选取样本;第三部分首先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此结论做出系统、合理地解释;第四部分根据实证检验的结论概括目前我国在审计服务收费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和管理证券市场的一些建议。第五部分首先归纳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然后介绍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和研究的局限性,最后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