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小说创作的生存之思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以萧乾的小说集《篱下集》和《栗子》为考察中心,通过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从生存现象学角度,结合萧乾自身的生存经历、思想接受、社会环境等,来分析研究他是如何的审视社会、人生,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思考历程。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其生存体验来阐述其“虚无”思想产生的缘由、根基。萧乾受京派作家指点,受京派追求的忧郁、孤寂的审美基调影响,创作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忧郁、孤寂,加之他童年悲苦的生活经历,促使其对人本质的怀疑和对生命虚无感的体认。第二章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其“虚无”的表现。萧乾《篱下集》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下层贫苦的社会民众,并非像大多数作家从阶级论出发、从社会压迫出发,对这些下层人采取一种同情、怜悯的眼光,他立足于这些人物之中,去观照这些人物身上本身存在的人性之恶,人性冷漠与自私,和作品主人公不可更改的悲剧命运,因而才有了同阶级兄弟姐妹之间的压迫,亲人、乡亲、朋友等对于可怜之人的无情漠视。从此悲凉、惨痛的生存之中,见证“人间的压迫”与“无爱的生存之境”,从此两个角度来体现萧乾内心深处藏匿的“虚无”思想。第三章重点论述萧乾走向反抗之路的具体原因以及在作品中是如何来体现这种对现实的反抗的。直接萌生于黑暗社会现实的“虚无”感,随着民族危机、社会抗战呼声高涨的推动,京派文人的提倡,挚友的再三鼓舞,从此而来的《栗子》集超越生命的虚无,在与悲惨的人生命运的搏击中,表现出人的觉醒,反抗意识的增强。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文本中列强凭借宗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政治侵略,塑造虚伪教徒形象,通过对它们的深入鞭挞,来凸显对黑暗现实的反抗,表现人性的崇高与爱国之情。萧乾对生命的思索,首先源于生存的“虚无”,继而是走进现实河流,反抗虚无,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切实观照,反抗这黑暗的社会现实,这就是萧乾生存之思的本真历程。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劳动力价格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城市产业工人并无差别,只是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下,他们仍然保
日本詩括,自其誕生之初,便舆中國詩括以及中國詩歌有着不解之缘,输其髓裁,囊自中國詩括,输其内容,又以中國話歌作為評論封象,所不同者,僅在其為異域人士害冩而已。亦惟其害冩
<正>BB霜大热,不用就不IN!但要是用错了,更是彻头彻尾的奥特曼(OUTMAN)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一瓶乳霜吗?能错到哪儿去?Well,那么请你告诉我,BB霜为什
期刊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在上海首演。那时的中国还处于"大跃进"的激奋年代,这首由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创作的乐曲,从此在国内外广为
现存的闽浙木拱桥与宋代的汴河虹桥存在着结构上的相似性,但其技术经过很大的改进,流传范围广,延续时间长,适应性较强,表明其体系相对独立,可能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
纸基微流控技术自2007年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可用于健康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质量分析等诸多领域。重点介绍纸基微流控装置的制造方法、主要应用、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以及未来
东北财经大学企业战略与社会创新研宄中心(DUFE Center for Corporate Strategy and Social Innovation,简称CCSSI)经东北财经大学批准,依托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平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并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
杨载是有名的“元诗四大家”之一,在“四大家”中,以往人们对他的关注相对较少。在“举世宗唐”诗学风尚的元代,杨载作诗讲究法度,尝与人论作诗之法,在学唐格调方面为人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