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动力站”,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级人才和科学技术发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其中高等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社会舆论将高等学校推至风口浪尖,一方面反映高等学校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中心,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展高等学校内部组织绩效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优化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教学科研组织作为高校内部的基层组织,担当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同教学科研组织相当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共同目标是促进高校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对教学科研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就相当于一个人每年的例行体检,检查各组织器官的运行状态也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评价教学科研组织的综合绩效情况,也就了解了一所高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效益。而受我国传统“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和高校管理者自身学科背景的限制,高校管理者对于在教学科研组织中开展绩效评价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组织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组织框架,自身具有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权力的二重性等特点。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对于高校教学科研组织综合绩效的评价存在指标设计缺乏效率因子,重量轻质,忽略评价结果的建设性,评价方法缺乏统筹协调,评价操作缺乏组织协作,评价者因循守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但最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就相当于精密的医疗仪器,可以帮助管理者科学、快速找到制约绩效提高的关键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科研组织目标与学校目标相结合,关键指标与常规指标相结合,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等原则。严格遵循此四项原则,以投入-产出理论,边际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为基础,从人、财、物三方面设计投入指标7个,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两大功能出发,设计产出指标9个。并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最终收集W大学WF学院和JD学院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验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