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均汽车持有量的显著上升,道路交通愈发拥挤,车辆追尾碰撞等现象频繁出现,汽车安全性问题日渐严峻。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通过在危险来临前提前进行感知和预警,甚至自主采取行动,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率。因此,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优劣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面向汽车主动安全测试中模拟目标物,对雷达目标测距测速系统、特殊地形下车辆间无线信道特性及模拟目标物吸波装置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为了对汽车模拟目标物信息进行精确测量,本文首先对典型车辆的RCS(Radar-Cross Section)进行了仿真分析,接着针对24 GHz和77 GHz两种常用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在SystemVue系统级仿真平台中分别构建了短距离线性调频脉冲和长距离线性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防碰撞雷达系统。分析了理想FMCW环境和包含噪声杂波干扰环境下的系统信号,并对多组实际距离/速度值进行测量,距离和速度测量误差分别在±0.8m和±0.4 m/s范围内,符合距离和速度分辨率的要求。其次,结合重庆市独特的地形,选取解放碑商圈周边街区进行精确性建模,研究了城市场景下车辆到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的无线信道特性。对目标车辆静止时的多径时延色散参数,以及目标车辆运动时的路径损耗、平均时延扩展等信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此外,还讨论了建筑物墙体材料对信道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建筑物材料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加,反射增益增加,对应的传播损耗、均方根时延扩展也随之增大。最后,对汽车模拟目标物的雷达吸波装置进行了研究与改善。采用人工电磁媒质技术,设计了一种多频带超薄超材料吸收器结构。首先从三频带吸波器的设计入手,通过数值分析和实验测量,分别在8.115 GHz,11.4 GHz和15.12 GHz谐振频点处取得99.95%,99.28%和96.36%的吸收效率,并验证了其对入射波极化角不敏感以及在横电波、横磁波和广倾斜激励角度范围内的完美吸收特性。对谐振频点处的电磁场及表面电流分布进行分析,揭示了所提出超材料吸波器的工作机制,即存在电响应和磁响应的相互耦合。此外,还研究了结构参数和不同金属谐振模块对吸收曲线的影响。最后,调整三频带吸波器的几何尺寸,可获得四频带吸波器。通过数值分析和几何参数讨论,验证了四频带吸波器同样能够在不同极化态的入射波和较宽的倾斜入射角度下,保持稳定的高吸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