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背景: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中,选取多项患者自身或可能与疾病相关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血型、患侧耳、发病季节、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听力下降程度、听力图形、伴随症状、伴随疾病等等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它们对突聋的预后及转归是否存在影响,期望能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病例共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血型、患侧耳、发病季节、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使用药物的不同、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有无伴眩晕、耳鸣、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及血脂异常等进行分组,所得数据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总体评价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175例患者(198耳)纳入研究范围,男性89例,女性86例,平均年龄48.16±16.67岁,平均住院时间14.31±8.01天,其中伴有颈椎病者40例,伴血脂异常者54例,伴高血压者24例,伴糖尿病8例,伴脑动脉硬化26例。伴有眩晕者70例,伴有耳鸣者141例,春季发病46例,夏季发病45例,秋季发病49例,冬季发病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7.7%,使用不同药物的各治疗组有效率:A组(巴曲酶),59.5%,B组(巴曲酶+川芎嗪)70.3%,C组(金纳多)42.5%,D组(凯时)51.5%,经统计检验,四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患者预后最好。其他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分析,其中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患侧耳、发病季节、住院时间、有无伴眩晕、耳鸣、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椎病及脑动脉硬化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使用不同药物、开始治疗时间、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有无血脂异常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多个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使用不同药物、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听力图形等因素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巴曲酶+川芎嗪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与单独使用巴曲酶组及金纳多组、凯时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巴曲酶+川芎嗪治疗组疗效要好于其他对照组。影响突聋预后的其他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提示,发病后早期就诊有助于患者康复,电测听结果呈上升型听力图形的患者预后要好于其他听力图形的患者,听力下降程度越大预后就越差,有血脂异常的患者治疗效果较无血脂异常的患者要差。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患者听力下降程度、有无血脂异常这两个因素被剔除。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患侧耳、发病季节、有无伴眩晕、耳鸣、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椎病及脑动脉硬化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其预后没有帮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