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与清末法律教育(1905-1911)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清末实施“预备立宪”的时期,也是制定、颁布新法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报纸已经成为西方法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申报》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其在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之后,也积极投入到对当时法律教育改革的报道中,特别是对于法律变革中的碰撞作了大量的介绍、宣传。《申报》通过栏目的设置加大了对法律改革的关注,其焦点也由原来的英美法系转向大陆法系,传播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原则。同时通过刊登大量的司法案例,生动现实地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重要的是,《申报》作为一扇了解清末法律教育改革的窗口,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清末新法的制定和讨论,一方面指出了清政府宪政和法制改革过程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新法的制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建议,有利地配合了清末的立宪运动和法制教育改革,向广大民众传播了西方法律思想,起到了法律教育理念在大众中的传播作用。笔者选取了在当时的政界、知识界和下层民众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式传媒——《申报》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史料,试图通过与官方正史、律令典章等资料的相互印证,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探讨清末司法改革在教育的具体实践和《申报》所发挥的具体作用,试以弥补当前清末法律教育改革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揭示出清末法律教育改革与《申报》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在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上的不同立法制度,指出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缺陷,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多元所有权酒店法律问题。本论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以对多元所有权酒店的历史分析为基础,以对多元所有权酒店的法律分析为基本手段,从法律层面构建多元所有权酒
2004年起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已累计发售23858款产品,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