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肝切除术是多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对于较大体积的肝脏肿瘤、侵犯多叶/段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等,如需行根治性切除则需切除较大体积肝脏,术后易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小肝综合征等,严重影响生存率,成为大范围肝切除术的瓶颈。明确肝脏切除的极限量,研究极量肝切除情况下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找可靠的预后检测指标,制定预防及治疗肝衰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极量肝切除动物模型,研究极量肝切除情况下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探寻预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抑制肝Kupffer细胞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中MER/ERK分子,观察极量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反应及肝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1)建立大鼠极量肝切除模型,为后续实施干预创造条件。(2)观察极量肝切除情况下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3)探究再生干预在极量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使用Wistar大鼠建立70%、85%、90%肝切除模型。(2)术后第2天、第7天处死动物,检测血中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Y-GT、TNF-a、TGF-B、HGF、IL-6水平的变化,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不同肝脏切除量下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反应状态。(3)术后1小时分别给予GdC13选择性抑制肝Kupffer细胞,NS398抑制MER/ERK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以及两者联合使用,观察85%肝切除术后生存率及其肝组织结构、功能的改变。
结果:(1)随肝切除量的增加,术后ALT/AST等提示肝功能破坏的生化指标显著上升,白蛋白水平降低,TNF-a、IL-6水平提高,TGF-B、HGF水平降低,显微结构见肝血窦扩张更为明显,变性坏死程度更为显著,PCNA阳性率依次提高。(2)85%肝切除术后给予GdC13早期PCNA阳性率最高(p<0.01),TN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空泡变性及坏死明显多于对照组,转氨酶、胆红素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晚期PCNA接近无表达,转氨酶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片状坏死灶、炎性渗出改变,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给予NS398早期再生速度减慢,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LB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0.05),转氨酶及胆红素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HE染色见处于分裂相细胞少,无明显肝血窦扩张或细胞空泡变性;术后晚期PCNA阳性率处于各组最高水平(p<0.01),TNF-a水平最高(p<0.01),转氨酶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小叶结构良好,无明显变性坏死,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一致。(4)联合用药组早期血清酶水平及组织学肝再生表现均介于分别用药组之间,但生存率最低。
结论:随肝脏切除量增加,尽管肝脏再生速度提高,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加重,再生过程延长,不利于动物生存:85%肝切除术是大鼠肝切除术的安全上限;再生过程途径干预结果提示,术后早期短暂抑制肝细胞增殖,可使再生峰延后,对极量肝切除术后大鼠的预后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