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在取得高额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气的肆意排放,伴随而来的温室效应和异常的气候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日本爆发的重大土地污染事件,更是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各国政府开始将环境保护纳入议程,并相继出台各类环保法规和经济处罚条例,这些措施促使企业开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公众的消费观也随之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成为企业为环保转型的推动力。同时,投资者也不再将企业的财务状况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而是将环境受托责任纳入考量。所以,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作为新兴的学科分支,成为了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都在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可依据的环境评价标准和信息披露体系。我国环保部和证券交易所都分别针对上市公司发布了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社会责任指引,另外环保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将重污染行业作为规范的重点。这些行政和经济手段的结合为我国建设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投资者,其投资决策会否因为环境信息的披露而有所改变。本文将运用事件研究法,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文献,对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概况进行比较,基于原油泄漏污染环境和化工废气扰民事件频发的环境状况,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污染行业之一石化行业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阐述,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权威证券信息发布网站(中国证券报)收集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即股价变化和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在经过严格的样本筛选后,本文共选择58例环境信息披露事件,其中正面信息34例,负面信息24例,并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各分为四类展开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得到各类信息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平均累积异常收益率(CAR),通过进一步的统计检验,得到实证结果。数据表明,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基本上不能引起市场反应。但通过数据比较得出,公司自愿披露的环境污染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其他各类事件明显。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最后一章提出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