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使命。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时的扶贫开发实践及扶贫开发思想,对新时代的精准扶贫工作及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扶贫济困思想、爱民重民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扶贫思想精髓,为形成习近平在闽东的扶贫开发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在陕西延川插队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率领河北正定县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厦门分管农业工作提出要“上高山,下海岛”的实践,同时也为习近平在闽东的扶贫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其扶贫开发思想的逐步形成做了良好的铺垫。习近平根据闽东的基本情况,把握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进行因地制宜的扶贫实践,注重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责任,加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智力和志向,坚持市场导向发展商品生产,落实“造福搬迁”工程,带领闽东人民探索了一条鲜明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由此形成“宁德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习近平在闽东扶贫开发实践期间对扶贫开发问题认识深刻,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基本形成了由“精神理念”、“战略布局”、“体制机制”、“领导力量”、“思路方法”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扶贫开发思想体系。习近平在闽东的扶贫开发思想体系为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可资经验,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导,为国际减贫领域扶贫开发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