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走过30年的历程,从最初试探性的贸易行为,到在中国政策指导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合资建厂,再到以收购合资方股份、建立独资公司和中国区投资总部、积极参与国内并购实现以经营多元化业务为主的大规模扩张,其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投资回报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土管理人才,大大促进了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内企业集群式的迅猛发展,使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跨国公司始终像牛羊追逐水草一般保持着追逐超额利润的敏锐度,他们将制造基地不断从本土向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大胆挺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但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以大大高于本土市场的销售价格向新兴市场上刚刚萌发出强烈消费意识的客户群体兜售以其品牌命名的各种商品,在享受低成本本土制造的同时使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一家服务于工业领域缝隙市场的跨国公司,实用动力集团从1999年成立第一家中国独资子公司至今经历了10年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司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特征,围绕目标市场、品牌策略、营销渠道、组织变革、财务运营体系的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公司如何制定一系列具体策略及采取相应的创新与变革措施,为确保战略实施成功建立起足够的支撑框架。在总结公司过去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也诚恳地指出了在世界经济环境巨变的状况下,公司全球化战略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针对现阶段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供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能够借助对实用动力业务发展历程进行剖析的机会,对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发展的未来方向提出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