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化较为普遍,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了农、林、牧业生产力低下。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ansu)是一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先锋树种,通过对不同立地山杏的生长与水分生理生态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的环境因子对于山杏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了解山杏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及其生长的生理生态规律,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水土保持,以及提高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的收入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山杏为试验材料,主要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山杏的种群生长及其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试验研究内容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主要包括了不同立地山杏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以及山杏茎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试验;野外试验选取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几种不同立地,对整个生育期山杏的种群生长、蒸腾和光合、土壤水分变化及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等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不同立地山杏的土壤水分等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立地山杏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最后调查和分析了山杏产量和生长等。 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山杏与杏的扫描电镜试验研究表明:山杏表皮细胞、气孔大小均小于杏,且其叶片上下表皮均具有表皮毛,此外在其细胞壁上可见许多丝状的纹饰,而杏叶片未发现有此结构,这些结构特征都说明山杏抗旱能力更强。 2.通过对山杏林和荒坡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说明:山杏灌木林对于土壤团聚体、水分物理性质(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等),及土壤养分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3.山杏林地与荒坡地土壤含水率曲线表明:山杏主要水分利用层为0~100cm,土壤含水率在此范围逐渐降低,100~240cm为弱利用层,该层次土壤水分虽然逐渐升高,但是变化幅度很小(<1.4%);而240cm以下土壤含水率上升较快,为土壤水分补充层;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变化约划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4月-6月),土壤水分补充期(6月中旬-7月底),土壤水稳定期(8月-9月)。 4.该地区环境因子(光照、气温、水气压差等)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山杏的光合速率也有季节变化,在夏季呈双峰曲线,而春、秋季为单峰曲线,春、秋季山杏的日均光合速率基本一致,夏季最高;山杏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表明,春、夏、秋三个季节山杏的蒸腾速率均为双峰曲线,日均蒸腾速率,春季<夏季<秋季。 5.通过对柠条、沙棘、山桃、刺槐、小叶杨、山杏和榆树光合、蒸腾速率及RWC、WSD等抗旱性指标综合比较可看出:抗旱性最强的为柠条和沙棘;山桃、刺槐、小叶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