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1日~20日我国江南、华南经历了四轮主要的强降水过程,造成南方多省市严重灾害。本文利用多种分析资料,从降水的大尺度强迫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布特征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一次强降水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低涡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从大尺度背景条件看,华南对流活跃,西南低空急流强盛,高低空环流配置有利于冷暖空气始终在华南、江南地区交汇。由位涡分析可见,四个阶段的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与高值位涡的传输呈现出比较好的对应关系。从位涡场特征可见,降水区北侧不断有高值位涡南传,这对应着北方东亚大槽发展与冷空气南下;西侧自青藏高原有位涡扰动东传,对应着青藏高原东侧不断东移的对流系统,这些中尺度对流系统移至锋面或切变线附近时即引发大暴雨。 本文对6月5日至6月19日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的位置、时间、强度和生命史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比较强盛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更容易形成于华南地区。对流云系以3-5天为周期向东传播。在6月1日至20日南方暴雨阶段,我国江南、华南几次强降水过程都与TBB值很低的对流云东传对应。在对单站暴雨和强对流过程分析时发现,对流系统在初生而未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在局部地区造成雨强很大的强降水,当对流云团中有新的强系统生长起来或者强度增强的时候,也会在局部地区造成很大强度的降水。 在第二部分工作基础上,选择6月11日至14日华南、江南地区强降水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利用高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涡在广西地区加强发展的机制,结果发现降水产生与增强的两个明显的过程:首先,广西地区的喇叭口地形与突然增强的西南低空急流是MCS触发的关键,此处不断有新生对流发展;西南涡移出源地后强度减弱,同时不断向广西喇叭口地形方向运动,当移近喇叭口地形附近时,其东侧的垂直上升中心快速增强了对流系统的强度,而对流低层形成的气旋性环流又对逐渐靠近以及与之发生叠加的西南涡产生正反馈作用,从而加强了西南涡的发展。同时,强降水产生的非绝热加热也进一步加强了西南涡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