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产业转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自战后以来,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其中,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达国家间的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流;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呈明显加速发展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下重要的承接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吸引外资,在承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外资完成的是转移产业的承接,而实现转移产业本土化又是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各国各区域具体情况不同,承接国或承接区域推动转移产业本土化进程的实际效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梳理了关于产业转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二部分:从外资利用的行业偏向、主要来源地、利用方式三方面分析广东省的外资利用状况,从而揭示出现阶段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第三部分,选取区位商、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两个指标,根据《广东省2005年、200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近几年来各具体行业的比较优势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侧面测度了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本土化效果;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产业转移本土化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国际产业转移的质量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分析,就广东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收与消化效应进行反思与进一步探讨,提出有利于提高产业转移本土化效果的两大对策:提高国际产业转移的质量和加速民营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