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从森林枯枝落叶的腐殖质土壤和猪粪堆肥中分离筛选到分解纤维素效果较好的真菌35株,通过初筛和产酶复筛,最后得到5株产酶能力较强的真菌,分别给命名为M-5、M-7、M-8、M-11、M-16,其中M-5菌株发酵产纤维酶能力最强。通过形态学及真菌rDNAITS保守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M-5菌株被确定为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对M-5菌株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最后确定M-5菌株产酶条件为:配比7:3的3%NaOH处理后谷壳和麸皮为碳源,1%硫酸铵为氮源,料水比1:2.5,接种量105个孢子/(g干发酵物),PH 6.0,30℃培养84h。优化后CMC酶活及FPA分别达到3015.4 umol/g.h、432.9 umol/g.h。对M-5菌株产CMC酶和滤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探究发现,CMC酶和滤纸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条件分别为PH4.6、温度50℃,PH5.0,温度50℃;同时还考察了几种金属离子对其酶活的影响;最后探究了.M-5产CMC酶和滤纸酶的PH和温度稳定性,CMC酶和滤纸酶都是酸性酶,同时都是中高温酶,可以耐受相对较高的温度。以M-5菌株为主要菌株,其他菌株为辅助菌,研究微生物在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助于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产品质量;通过对几个组合的堆肥效果比较后发现,组合3处理的堆肥效果最好,而且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菌剂相比,接种组合3菌剂后堆肥产品肥效差别很小,但堆肥周期短,成本也显著降低,有较好的推广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