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苎麻纺纱过程中,由于苎麻纤维中存在着大量的超长、倍长纤维,且纤维长度严重参差不齐,导致传统的苎麻纺纱工艺工序杂、流程长,原料浪费严重,且成纱质量不高。生产实践表明,将牵切工序应用于苎麻纺纱,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开松和梳理两道工序,可减小对纤维的机械损伤、减少麻粒,同时也可以减少超长、倍长纤维,并能直接成条,最终提高成纱质量和纺纱效率。本课题在前人对苎麻牵切工艺摸索、探讨的基础上,继续对苎麻的牵切工艺做更进一步的探索,讨论不同长度的牵切苎麻应用到不同纺纱体系(麻纺、毛纺、中长纺)中的情况,并确定纤维长度和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主牵切隔距与预牵切隔距及加压的变化对牵切效果的影响。加压和主牵切隔距相同时,合理设置预牵切与主牵切的隔距可有效提高长度整齐度、降低短纤率;牵切隔距一定时,随着加压的增大,长纤率逐渐减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纤率及平均长度。2、牵切道数对牵切效果的影响。牵切二道后的硬条、麻粒和集束(即:许多纤维缠结在一起的状态)数量较牵切一道均有明显降低。牵切三道后硬条和麻粒数基本上没有继续减少,集束率也只是略有降低。3、预处理方式对牵切效果的影响。水理机预处理苎麻纤维对纤维损伤较小,但要进一步控制其给油的均匀性,控制麻条的集束率;旋锤开松和刀轮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纤维集束率,但是对纤维损伤较大,不利于制成率的提高。4、对比分析牵切纺和常规苎麻纺的牵切条及精梳条质量。牵切工艺中,牵切条长度不匀及长纤率大大降低,硬条略多于常规条,麻粒少于常规条。初梳条和复梳条中硬条稍多于常规苎麻纺,麻粒少于常规苎麻纺;经过精梳后,牵切纺精梳条中的长纤率降低50%以上,短纤率达到常规标准。5、分析对比在麻纺系统中不同纤维长度牵切纱的性能指标;并探讨各纤维长度的临界捻系数。相同条件下,纤维平均长度85mm的牵切纱断裂强度最佳,纤维平均长度80mm的强不匀最小;纤维平均长度85mm和80mm的牵切纱条干能达到常规苎麻纺水平,而纤维平均长度75mm的牵切纱条干略低于常规纱;纤维平均长度80mm和85mm的牵切纱毛羽较常规纱降低20%左右,而纤维平均长度75mm的牵切纱毛羽较常规纱略有增多。纤维长度75mm的牵切纱临界捻系数在105—110之间;纤维长度80mm的牵切纱临界捻系数在100—105之间;纤维长度85mm的牵切纱临界捻系数在95—100之间。6、牵切纺应用于毛纺系统及中长纺系统的试验。毛纺系统中,除了纤维长度75mm的单纱断裂强度与常规纱相近,其他均优于常规纱,而单纱强不匀普遍要大于常规纱;毛纺系统上所得成纱的条干略差于苎麻常规苎麻纺,粗细节与苎麻常规纱相差不大,而麻粒明显少于苎麻常规苎麻纺;其细纱毛羽均要优于苎麻常规苎麻纺。苎麻牵切条应用到中长纺领域的纺纱实践并不顺利,纤维长度控制在60mm左右时长纤维过高影响成纱;纤维长度控制在55mm左右时牵切麻条抱合力不足影响成纱。本文在牵切工艺的优选以及跟踪、测试整个牵切纺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证明了苎麻牵切纺应用于麻纺系统及毛纺系统的可行性。但是,苎麻牵切纺在中长纺系统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