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多数胃癌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出来基本已发展成进展期,而手术治疗的效果与肿瘤腹腔脱落种植及转移密切相关。近十年胃癌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广泛开展并取得相当喜人效果,同时腹腔化疗逐渐成为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新手段。本研究为了评价胃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这一方法对胃癌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为临床用药做一定参考。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胃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与标准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s)或者半随机对照研究,时间从2007年02月至2017年02月。对检索到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评价标准进行筛选,并对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以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腹膜炎、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及远期效果(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3年存活率、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等作为结局指标。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组间比值比(odds ratio,OR)、加权均数差(weighed mean difference,W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等,并采用漏斗图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偏倚分析。结果:从数据库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91篇,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有22篇研究被纳入。所纳入研究中胃癌手术总体样本量2071例,其中胃癌术中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1034例,单纯手术或联合安慰剂(生理盐水)组10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近期疗效方面两组在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75%VS 510%,P=0.17)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虽然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组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有延迟[WMD=0.39,95%CI(0.17,0.61),P=0.0004],术后腹腔引流量增加[WMD=37.06,95%CI(15.12,58.99),P=0.0009]及体温恢复时间延长[WMD=2.37,95%CI(0.36,4.38),P=0.02],但整体住院时间缩短[WMD=-0.36,95%CI(-0.66,-0.07),P=0.02];在并发症(腹膜炎(58%VS 302%,P=0.5)、腹腔脓肿(46%VS 325%,P=0.68)、切口感染(77%VS224%,P=0.32)、吻合口瘘(58%VS 236%,P=0.65)、肠梗阻(60%VS219%,P=0.68))发生率方面两者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在1年生存期(143%VS 390%,P=0.0008)、2年生存期(158%VS 377%,P=0.0001)、3年生存期(197%VS 349%,P=0.00001)、1年复发率(25%VS 66%,P=0.0003)、2年复发率(17%VS 48%,P=0.00001),3年复发率(29%VS 63%,P<0.0001)等远期效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单纯手术相比,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治疗胃癌上,尽管在近期疗效方面没有优势,但却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在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情况下,提高了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加之操作过程简单且没有占用过多的医疗资和提高住院费用,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