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普遍服务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b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既可能成为一国经济繁荣的动力,亦可能成为一国经济衰败的根源,对此,社会各界历来争论颇多。由于公共财政在政府诸职能发挥中占具不可或缺地位,因而如何界定公共财政范围,如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以及如何规范公共财政活动等,始终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常识认为,公共财政对于解决市场失灵、消除贫富差距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研究表明,其作用程度则取决于政府的性质和公共财政政策基本取向。例如,典型的管理型政府通常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实绩,并倾向于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之下,一个服务型政府且在公共事业领域积极推行普遍服务之公共政策,可能对社会和谐发展贡献更大。有鉴于此,本论文力图通过研究内生经济增长过程里常会发生的诸如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缘于市场失灵,抑或缘于政府失灵的问题,探讨优化公共财政政策,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思路、路径、方法。具体而言,论文采用理论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最优控制理论、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动态一般均衡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工具,重点探索了增长模型中各种要素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的机制,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内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公共财政职能从生产保障性取向朝“为有效竞争而服务”取向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这一财政职能的转变将有助于政府通过提供普遍服务方式促进国家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结论。  文章认为,政府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促进国家经济的内生增长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首先,我国基础设施已经处于日益拥挤状态,除了在公共投资规模和结构上需要调整外,各级政府更应该注意提供无差异的产业普遍服务。其次,鉴于我国仍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相对于物质资本存量不足而言,人力资本更为短缺,加之受到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其积累速度也更为迟缓,因此公共财政需要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向社会提供完善的人文普遍服务。再次,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政府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和相关税收政策,即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普遍服务来促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后,我国制度建设中的政治制度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制度建设,当前需要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完善信息普遍服务,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可简单表述如下: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较全面的分析内生经济增长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对普遍服务理论的经济学根源以及经济增长功能进行了理论上和经验上的探讨,丰富了普遍服务理论的发展。其次,用数理模型论证了教育、健康资本和物质资本存在最优结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将恶化社会收入分配等命题。最后,结合中国当前的统计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广义矩计量模型和VAR模型等相对先进的计量工具,对一些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其他文献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医药、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商品的出口退税,总数达406种。这是中国政府自金融危机期间7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后,首
以凹凸棒土为原材料进行了热改性、酸改性、壳聚糖负载改性,并采用SEM、FT-IR、XRD表征其结构变化.通过改性凹凸棒土对土壤Cd2+吸附解吸及土柱淋溶实验表明:凹凸棒土及改性凹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基于这一问题,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基本原理的阐述,结合我国商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