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阱中电子气集体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低维量子体系在激光器、光电器件及量子计算机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对低维量子体系(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中粒子集体动力学的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到目前为止,对量子阱中电子气的集体动力学的研究只局限于简谐势阱中不考虑交换关联效应的情况。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非简谐量子阱中考虑交换关联效应的电子气的集体动力学特性。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深层次的理解量子阱中电子气的动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首先,对低维量子体系的概念、量子阱的结构及应用、量子阱中电子气的交换关联效应和量子效应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其次,分两章细致阐述了量子阱中电子气的集体动力学特性。第二章通过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结合变分原理,采用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简谐量子阱中考虑交换关联效应的电子气的集体动力学特性,得到了偶极模和呼吸模两个激发模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交换关联效应引起的体系的频移现象以及由两模的非线性效应引起的电子气集体激发的周期性塌缩与恢复现象。结果表明,势阱的非简谐性和体系的交换关联效应相互耦合,频移和集体激发的周期性塌缩与恢复现象强剽的依赖于势阱的非简谐性、体系的粒子数、量子效应以及交换关联效应。因此得出,可以通过改变非简谐因子、体系的粒子数、量子效应以及交换关联效应来改变非简谐量子阱中电子气的集体动力学特性。第三章在电子气的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周期量子阱中考虑交换关联效应的电子气的能带结构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体系中的交换关联效应对周期量子阱中电子气的能带结构和电流密度有很大影响:当考虑体系中的交换关联效应时,平均粒子数密度存在一临界值,只有当平均粒子数密度小于这一临界值时,在激发态能带的第一布里渊区边界处能级才会出现燕尾结构。同时,在第一布里渊区边界处基态和激发态的带隙都随着平均粒子数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从体系的电流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考虑体系的交换关联效应后,电子气在周期量子阱中出现了隧穿现象,体系的能带结构和电流密度密切相关。  最后给出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其他文献
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元素组成,然而大量研究证实地核密度低于相应条件下的纯铁的密度的2%-5%,这表明地核内部还有一些轻质元素存在。氢元素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的元素之一,但确切
显示器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如何定量地描述和评价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随着色度学理论和测量仪器的发展,
由于一维或准一维量子强关联系统具有很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因此低维强关联系统一直是凝聚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低维系统中,阻挫和量子涨落的相互作用将会使系统的物理性质更加多
孤立子是一种既典型又重要的非线性现象。孤子理论在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生物物理、光学纤维、地质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1988年,Sievers和Takeno利用旋转波近似和格林
不可预测的气候和病虫害的威胁使得温室种植和环境可控的室内种植受到广泛关注。光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增补温室中自然光的不足,需要补充人工照明。传统植物
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有的经典信息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将达到极限,量子信息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利用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具有经典计算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