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农村合作金融的效率研究——基于农户借贷需求视角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作为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合作金融,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合作金融的研究,或从宏观方面和供给角度探讨合作金融的体系和制度问题,或从借贷者需求角度研究合作金融问题,但是鲜有学者从西部落后地区研究合作金融的效率问题。为此,本文从微观层面即农户需求视角,通过对西部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借贷需求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合作金融的效率。本研究对西部落后地区合作金融效率的研究,对于加快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金融效率理论、合作金融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文献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现状,对当地农户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又从“理性人”、“贷款者收益最大化”等假设出发,构建反映农户需求和合作金融效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分析工具的选取上,本文以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主要村庄的调研问卷为样本,利用采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反应农户需求的因素和反映合作金融效率的因素进行交互项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农户的借贷需求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有向信用社借款经历的农户以及认为向信用社借款难的农户而言,这两者的借贷需求更加强烈。然而尽管农户有强烈的借贷需求,信用社并没有很好的满足农户的需求。由此可见,农户向信用社借款存在着贷款难的问题,说明农户从信用社贷款的成本较高、信用社的服务成本较高,农信社运作效率仍旧很低。这一结论反映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改善农村金融需求满足程度所起作用并不明显。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合作金融效率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合作金融的改革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了个人投资者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机构投资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得益于政策的倾斜,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经过30余年的发展,广东省的经济已走在了其他省份的前列。在广
学位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s), 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经该国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允许境内金融
学位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轨道交通又是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它是解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