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死亡原因。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收缩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医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报导的层面,真正科学规范的研究并不多。为了真正科学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量的规范的临床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本临床试验研究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被设计和开展的。   目的:   通过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验证自拟“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规范治疗,试验组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心汤”。两组疗程皆为三周。除外两组因不同原因剔除、脱落和终止试验的病例,最后符合试验要求的病例共计52例,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确定安全性观察指标、疗效性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试验前后分别对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最后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可比性、疗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结果:   1、治疗后,在心衰计分疗效、中医症侯积分疗效以及心功能分级疗效方面,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无效率、恶化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对6分钟步行距离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对心动超声左室收缩功能和X线心胸比的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在LVFS、LVEF、SV及心胸化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试验组在改善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4、在对BNP影响方面,两组疗法均能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治疗后,试验组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浆BNP水平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升高。   6、在生活质量积分方面,两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组内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两组疗效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疗法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结论:   自拟“益心汤”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1、建立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模型,观察白芨三七混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模型胃黏膜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变化,探讨白芨三七混剂在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以
目的:通过SD大鼠山仙颗粒(SXG)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SD大鼠血清制备:随机分组后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麻醉、颈动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灭活补体,微孔滤膜将血清过滤,分装后冻存备用。(2)将体外扩增培养的S-180肉瘤细胞制备成1×10~5个mL~-1细胞悬液,将其置入
子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位于乳腺癌之后居第二位的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统计,2002年全世界共有493,2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