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CDN流媒体流量本地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媒体视频内容日趋增多。流媒体具有高数据量,高带宽、高访问量和高服务质量要求等特点,而现阶段互联网“尽力而为”的特点决定了在现有网络架构下难以实现大规模流媒体应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P2P技术和CDN技术通过对等实体、预数据分发以及缓存备份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但是P2P技术和CDN技术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P2P和CDN融合实现流媒体业务已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将P2P和CDN技术融合,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并提升系统性能。作为P2P-CDN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流量本地化(traffic locality),通常也称为流量优化技术、路由选择技术,主要通过应用层的控制和选择,提高系统数据分发效率,减少跨域网络流量。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路由选择策略来提升P2P-CDN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本文在研究现有P2P、CDN和流量本地化技术的基础上,总结流量优化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居节点选择的流量优化模型——节点流行度选择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路就是对节点引入一种“流行度”的评定机制,通过收集网络中的信息来评估节点性能,进而在节点选择时进行一定的排名和优化,提高数据分发效率。最后本文通过改进现有的BT协议中的tracker实现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Python脚本实现了场景模拟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实现了基本的节点排序和选择功能,但是具体的应用和大规模部署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其他文献
回答集编程(Answer Set Programming, ASP)的出现是非单调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其理论基础是Gelfond和Lifschitz提出的回答集语义。目前,ASP在规划、诊断、行动推理、智能机
蛋白质具有在不同构象状态(非功能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内在能力。这种构象转换对蛋白质生物功能的产生与完成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酶的催化能力、动力蛋白中动力的产生
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标志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通信领域的关注。物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将是IPv6协议。长度为128bit IP地址的IPv6协议,彻底地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难题,并且其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
网格把地理上分布广泛的各种异构资源整合起来,目的是彻底消除资源“孤岛”,在开放、异构和动态的网格环境中充分、高效的共享资源,而网格资源发现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基础,所以
随着智能网业务的不断普及和多样化,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网络的复杂性日益提高,给智能网的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降低维护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维护质量,本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