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yndrome,SMAS)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由Von Rokitansky于1842年首先报道。SMAS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正常与病变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m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分布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的表达,从肠神经发育和神经传导角度分析肠道动力因素在SM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在SMAS的手术治疗方面,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获得肯定。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本研究通过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的技术和结果,评价腹腔镜外科微创技术治疗本病的可行性。
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8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十二指肠、空肠和8例正常对照组十二指肠、近段空肠标本ICCs、SY进行检测。光镜下观察并计数病变十二指肠和正常空肠组织ICCs数目。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组肠壁SY的平均阳性表达区域面积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均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SMAS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经上消化道造影并辅以B超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手术确诊。14例采用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Roux-en-Y duodenojejunostomy,LD),16例采用传统开腹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conventional Roux-en-Yduodenojejunostomy,CD)。LD组中,男5例,女9例,年龄6-13岁,平均8.6岁。CD组中,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8.8岁。采用四Trocar技术,腹腔镜下松解Treitz韧带,扩大脐部切口,将空肠提出离断后完成近端与远端空肠吻合;回纳空肠,将预留空肠袢在横结肠后与十二指肠扩张段腹腔镜下行Roux-en-Y吻合。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切口感染情况,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结果:
1.在SMAS组和对照组肠壁中,ICCs大量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边部,彼此靠突起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在环肌层ICCs中等量分布,位于肌间隔内,与平滑肌细胞紧贴,并与其平行走行。实验组肠壁各层ICCs细胞密度无明显减少(P>0.05)。SY阳性表达呈黄褐色.在对照组肠标本肌间神经丛、纵肌层、环肌层、粘膜肌层均可见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以肌间神经丛最为丰富,纵肌层、环肌层次之,粘膜肌层表达最弱。在实验组肠壁标本肌间神经丛、粘膜肌层、环肌层、纵肌层均存在SY表达,无明显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LD组全部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LD组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min)、术后下地时间(min)和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44±25.99,22.73±15.69,54.60±23.50,26.40±12.40,6.67。CD组分别为157.67±26.11,41.13±16.62,75.85±26.40,80.53±70.82,26.67。其中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min)、术后下地时间(min)在两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min)和切口感染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SMAS十二指肠与正常空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和突触素(SY)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性。说明SMAS发生与肠神经动力因素无关。
2.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SMAS的治疗中可以顺利完成,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为SMAS的治疗提供了又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