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频繁的灾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破坏。灾害和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历史时期内灾害情况及其影响的研究,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的灾害预防和灾后救治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明后期河南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政治的腐败、储备的空虚、社会状况的动荡不安、官吏的贪污、农民的贫困,使得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降低,灾害的破坏性更大。水旱灾害频发,这首先是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是水旱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水旱灾害的破坏程度与当时社会的抗灾机制和预防措施有很大关系。 明后期河南地区的水旱灾害,不仅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和迁移,还导致人口素质的降低、道德观念的败坏。水旱灾害对农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频繁的水旱灾害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耕作。劳动力的缺失、土地的荒芜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部分城镇在水旱灾害的打击下,伴随着商业功能的削弱、基础设施和周边市场的破坏,而逐渐衰落。水旱灾害引起的粮食匮乏,进而导致的生存危机是各种迷信思想和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 明后期河南地区频繁的水旱灾害,使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进而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政权的稳定。受制于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国家财力的不足,政府主导的救灾行为难以发挥大的作用。民间救灾行为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在社会秩序混乱和阶级对立的状态下,也难以发挥大的作用。